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公告:SCLUB雲端專屬主機己開放租用
分享
MT4程式(Program)專業代寫服務(請email:letgofortrading@gmail.com) 警告:文章內容可能有大便,不喜請勿入。請不要像動物一樣,不歡迎也請勿自行進來找碴和找大便。私人網頁,後果請自行負責~
返回列表 發帖

巴菲特指標 - 股市中的非理性狂熱與低迷

丸子最近在準備提供一些簡單的指標給大家,每天通過指標,能夠讓大家大概知道市場的熱度,因為丸子發現,如果你開始投資的時間,是在一個相對高點,基本上你很難不虧,那麼在這樣的時點還想投資,就要把倉位控制得很低。如果在相對低點進入投資,即使暫時虧損,放長了看問題都不大。

丸子每天寫文章都在吆喝,市場熱了讓大家稍微冷靜點,市場冷了告訴大家不要害怕,但是最後還是要有一個數據指標給到大家才會比較直觀和科學。

今天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指標,今天先講講指標概念。

“巴菲特指標”是近些年來,大家用來衡量股市整體估值水平的一個指標。這個指標因為巴菲特2001年的一篇文章而聞名。這個指標就是“上市公司的總市值/GNP(國民生產總值)”,我們有時候稱之為證券化率指標。

我們要理解這個指標,就需要理解巴菲特提出這個指標時的背景和思考方式,我們不僅要看到指標本身這個“魚”,還要知道巴菲特怎麼思考的這個“漁”。
【2019 美股投資】重磅!美股券商第一證券(Firstrade)推出0佣金優惠+ 225美元現金獎勵(Firstrade(第一證券)八大優勢!)

2001年12月10日,巴菲特在《財富》雜誌發表了這篇名為《Warren Buffett On The Stock Market》的文章,這篇文章是巴菲特1999年發表在《財富》上的文章《Mr. Buffett on the Stock Market》的後續篇。

在這篇文章中,巴菲特總結了美國股市一輪輪的瘋狂牛市和瘋狂熊市,認為股市的表現主要受如下幾個因素影響:

1. 整體經濟增長情況(即GDP/GNP的增長);

2. 公司整體的利潤水平(即GDP/GNP中分配給股權資本的有多少);

3. 市場利率(即折現率,未來的1美元折現到現在值多少錢,這對金融資產的估值至關重要);

4. 人們容易受後視鏡指引,從而短視的固有缺陷,使得市場情緒會出現極端高漲和極端低迷的周期交替。

巴菲特真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把複雜的資本市場估值問題分析的如此精煉。

由於市場很容易出現極端情緒,從而導致股票估值過高,所以並不是任何時候購買股權資產,都會獲得高於債券的回報率。所以巴菲特提出了一個簡單的量化指標,即“上市公司總市值/GNP”來應對市場極端情緒,使用這個指標來衡量股市是過熱還是低迷,是需要謹慎還是要大膽投入。

按照巴菲特當時的數據,如果這個比率在70%或80%之間,那麼股票就非常值得買入,在1999-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時期,這個比率接近200%, 就相當危險。2001年這個比率是133%,巴菲特預計當時買入股票能獲得7%左右的長期淨回報率。

當然,現在具體的數值需要根據當前的情況進行調整,不管現在的美股還是A股,都不能簡單使用巴菲特當時的數值進行決策。

丸子今天把這篇文章翻譯了分享給大家,關於目前美股、A股這一指標的當前估值情況,等有時間再和大家分析。要自己看原文的可以看這裡:https://money.cnn.com/magazines/ ... /2001/12/10/314691/

但上面的原文中缺失一些圖表,本文中的一些圖表是從其他地方找到的,不是很清晰,小伙伴們見諒。

巴菲特論股票市場

上一次我討論這個問題是在1999年,當時我把過去的34年分成了兩個17年的時期,這兩個時期在瘦年(lean years )和肥年(fat  years)的意義上說,是驚人的對稱。

這是第一個時期。正如你所看到的,在17年的時間裡,道瓊斯指數正好上漲了0.1%。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1964年12月31日:874.12

1981年12月31日:875.00

這是第二個時期,以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牛市為標誌,當我闡述我的想法時,這個牛市即將結束(雖然當時我不知道)。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1981年12月31日:875.00

1998年12月31日:9181.43

現在,你不能用國民生產總值(GNP)增長的差異來解釋這種顯著的市場差異。在第一個時期,也就是市場低迷時期,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實際上是第二個時期的兩倍多。

國民生產總值(GNP)的增長

1964 - 1981:373%

1981 - 1988:177%

那怎麼解釋呢?我的結論是,市場的這種截然不同的走勢,是由兩個關鍵經濟變量的異常變化以及最終發揮作用的一種相關心理力量造成的。

在這裡,我需要提醒大家“投資”的定義,儘管它很簡單,但卻常常被遺忘。投資就是今天花錢,明天得到更多的錢(Investing is laying out money today to receive more money tomorrow)。

這就涉及到在這兩個時期影響股價的第一個經濟變量-利率。在經濟學中,利率就像重力在物理世界中的作用一樣。在任何時候、任何市場、任何地區,利率的微小變化都會改變每一項金融資產的價值。你可以從債券價格的波動中清楚地看到這一點。但這條規則同樣適用於農田、石油儲備、股票和其他所有金融資產。這對價值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利率是13%,那麼你未來從投資中得到的一美元的現值,就不會像如果利率是4%時那麼高。

這是34年間幾個關鍵日期的利率記錄。在這段時間的前半個時期,它們大幅上漲(這對投資者不利),而在後半個時期,它們大幅下跌(這對投資者有利)。

利率,長期政府債券

1964年12月31日:4.20%

1981年12月31日:13.65%

1998年12月31日:5.09%

這裡的另一個關鍵變量是投資者期望從他們投資的公司獲得多少美元。在第一個時期,由於企業利潤不佳,預期大幅下降。到1980年代初,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的經濟大錘實際上已將企業盈利能力推高到了自193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

結果就是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失去了信心:他們看到的未來將被兩個負面因素所困擾。首先,他們在公司利潤方面沒有看到有什麼好處。其次,當時高得離譜的利率使他們對微薄的利潤進一步折價。這兩個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1964年至1981年的股票市場停滯,儘管這幾年國民生產總值(GNP)有了巨大的改善。這個國家的商業在增長,而投資者對該商業的估值卻在縮水!

然後,這些因素的逆轉創造了一個時期,在這個時期,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大幅下降的同時,市場卻繁榮起來。首先,利潤率大幅提高。其次,利率大幅下降,使得未來1美元的利潤變得更有價值。這兩種現像都是一個大牛市真實而有力的燃料。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提到的心理因素被添加到方程式中:投機交易爆發,僅僅是因為人們看到的市場行為。稍後,我們將研究這種危險且經常復發的疾病的病理。

兩年前,我認為有利的基本面趨勢已經基本走到了盡頭。如果市場要從當時的水平大幅上升,就需要長期利率進一步下降(這總是有可能的),或者是企業盈利能力出現重大改善(當時看來,這種可能性似乎要小得多)。如果你看一下50年來稅後利潤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百分比的圖表,你會發現這一比率通常在4%(比如1981年糟糕的年份)到6.5%之間。高於6.5%的比率是罕見的。在1999年和2000年這兩個利潤非常好的年份,這一比率不到6%,今年很可能會降到5%以下。

【2019 美股投資】重磅!美股券商第一證券(Firstrade)推出0佣金優惠+ 225美元現金獎勵(Firstrade(第一證券)八大優勢!)


這就是我對這兩個截然不同的17年周期的解釋。問題是,過去的這些時期對市場的未來有多大影響?

為了給出一個答案,我想回顧一下20世紀。正如你們所知,這是真正的美國世紀。我們有了汽車,我們有了飛機,我們有了收音機,電視和電腦。那是一段不可思議的時期。事實上,以實際美元計算(即不受通脹影響),美國人均產出增長達到了驚人的702%。

當然,這個世紀也包括一些非常艱難的時期-  比如1929年至1933年的大蕭條。但是,以十年期的單位(decade-by-decade)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可以看出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作為一個國家,我們在整個世紀都取得了相對一致的進步。因此,你可能會認為,美國的經濟價值-至少按照其證券市場的衡量-也會以相當一致的速度增長。

但事實並非如此。從我們對1964-1998年期間的早期研究中,我們知道平行關係(parallelism)在那個時代完全崩潰了。但整個世紀也說明了這一點。例如,在本世紀初的1900年到1920年期間,這個國家正穩步前進,爆炸性地擴大了對電力、汽車和電話的使用。然而市場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年增長率為0.4%,與1964年至1981年的小幅增長大致相當。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1899年12月31日:66.08

1920年12月31日:71.95

在接下來的一個時期,我們經歷了1920年代的市場繁榮,1929年9月道瓊斯指數躍升430%至381點。然後我們又經過了19年,道瓊斯指數在177點,只有它開始時水平的一半。儘管1940年代的人均GDP增長(50%)是20世紀最高的十年,但事實確實如此。在那之後的17年裡,股市終於起飛了,實現了5倍的大幅上漲。然後是開始時討論的兩個時期:1981年之前的停滯,以及結束這個令人驚奇的世紀的轟轟烈烈的繁榮。

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經歷了三個長期的巨大牛市,涵蓋了大約44年,在此期間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上升了11,000多點。我們經歷了三個時期的停滯,涵蓋了大約56年。在這56年裡,美國經濟取得了重大進步,但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卻下跌了292點。

怎麼會發生這種事?在一個人們專注於賺錢的繁榮國家裡,你怎麼可能經歷了三個漫長而痛苦的停滯時期,而這三個時期加在一起-不包括股息-還會讓你賠錢呢?  答案在於投資者一再犯下的錯誤-我在上面提到的心理力量:人們習慣於受到後視鏡的引導,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被緊隨其後的景象所引導。

本世紀的第一階段生動地說明了這種短視。在本世紀頭20年,股票的股息率(yielded)通常高於高評級債券。這種關係現在看來很奇怪,但在當時幾乎是不言自明的。眾所周知,股票的風險更大,所以,除非你得到了溢價,否則為什麼要買它們呢?

接著在1924年,一個名叫埃德加·勞倫斯·史密斯(Edgar Lawrence Smith)的人寫了一本書,這本書很薄,一開始不為人知,但注定要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推動市場。這本名為《普通股作為長期投資》(Common Stocks as Long Term Investments)的書記錄了史密斯對截至1922年的56年間證券價格走勢的研究。史密斯的研究始於一個假設:股票在通脹時期表現更好,債券在通縮時期表現更好。這是一個完全合理的假設。

但考慮一下書中的第一句話:“這些研究是對一個失敗的記錄,這個失敗即未能用事實來支持一個先入為主的理論。”史密斯接著說:“然而,收集到的事實似乎值得進一步研究。如果事實不能證明我們希望他們證明的東西,那就最好把事實放出來,跟著他們走,不管他們會走到什麼地方去。 ”

現在,有一個聰明人,他做了世界上最難的事情。查爾斯·達爾文曾經說過,每當他遇到與他所珍視的結論相矛盾的事情時,他就必須在30分鐘內把新的發現寫下來。否則,他的大腦就會排斥不協調的信息,就像身體排斥移植器官一樣。人的本能傾向是堅持自己的信念,尤其是如果最近的經歷能夠強化這種信念 -這是我們構成中的一個缺陷,這個缺陷事關我們在長期牛市和長期停滯時期發生的事情。

為了說明埃德加•勞倫斯•史密斯的發現,我將引用一位傳奇思想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話。凱恩斯在1925年評論了這本書,從而使它聞名於世。在他的評論中,凱恩斯寫道,“ 也許史密斯先生最重要的觀點……當然也是他最新穎的觀點是:一般來說,管理良好的工業公司不會將其全部盈利分配給股東。在經濟好的年份,如果不是所有的年份,他們會保留一部分利潤,重新投入到業務中去。因此,複利(凱恩斯加註斜體字)有利於一項穩健的工業投資。 ”

就是這麼簡單。這其實不是什麼新聞。人們當然知道,公司並沒有拿出100%的利潤支付給投資者。但投資者沒有考慮到這一點的含義。不過,在這裡,這個叫史密斯的傢伙是不是在說,“ 為什麼股票通常會跑贏債券?一個主要原因是,企業保留了利潤,而這些利潤將繼續創造更多利潤以及股息。 ”

這一發現點燃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牛市。在史密斯的洞見的刺激下,投資者紛紛湧入股市,預計會出現雙重回報:他們的初始股息率高於債券,而且還會有增長。對美國公眾來說,這種新的理解就像火的發現一樣。

但沒過多久,同樣的公眾就被燒著了。股票價格的上漲首先將股息率壓低至債券收益率的水平,並最終將股息率壓得更低。當時發生的事情應該會讓讀者覺得似曾相識:股價上漲如此之快,這一事實本身就成了人們湧向股市的主要動力。1925年少數人以正確的理由購買的東西,在1929年,被許多人以錯誤的理由購買。

凱恩斯在1925年的評論中敏銳地預見到了這種反常。他寫道:” 這很危險……將過去的經驗應用於未來的歸納論證,除非你能分辨出過去的經驗為何如此的廣義原因。 “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他說,你可能會陷入這樣的陷阱,你對未來的結果的預期只有在條件與過去完全相同的條件下才會實現。當然,他想到的特殊條件指的是史密斯對股票市場的半個世紀的研究發現,在這半個世紀裡,股票的股息率通常高於高評級債券。

自1920年代以來,投資者做出的巨大誤判以這樣或那樣的形式反復出現。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公眾對1920年代股市狂潮的餘悸一直持續到1948年。當時,這個國家的內在價值遠高於20年前;股息收益率是債券收益率的兩倍多;然而,當時的股價還不到1929年峰值的一半。造成史密斯的驚人結果的條件無疑又出現了。但投資者沒有看到1940年代末的直觀景象,而是被1930年代初可怕的市場驚呆了,他們在避免再次遭受痛苦。

千萬不要以為只有小投資者才應因對後視鏡過於關注而感到愧疚。讓我們來看看近幾十年來專業管理的養老基金的行為。在1971年-這正是漂亮50(Nifty Fifty)的時期,養老金經理對市場感覺良好,他們將超過90%的淨現金流投入股票,這在當時是創紀錄的投入。然後,過了幾年,房頂塌了,股票變得便宜多了。那麼,養老基金經理們做了什麼呢?他們不再買股票了,因為股票變得更便宜了!
【2019 美股投資】重磅!美股券商第一證券(Firstrade)推出0佣金優惠+ 225美元現金獎勵(Firstrade(第一證券)八大優勢!)

私人養老基金投入股票的現金流量百分比

1971:91%(創歷史新高)

1974:13%

這是我永遠無法理解的一件事。說到我的個人愛好,我打算下半輩子都去買漢堡。當漢堡價格下跌時,我們在巴菲特家裡唱“哈利路亞”。當漢堡漲價時,我們會流淚。對大多數人來說,除了股票之外,在生活買任何東西都是這樣的。當股票下跌,你可以用你的錢買到更多的股票時,人們就不再喜歡他們了。

當養老基金經理們也這麼做時,這種行為尤其令人費解,因為他們絕對應該是所有投資者中投資期限最長的。這些基金經理明天、明年甚至未來10年都不會需要基金中的資金。所以他們有完全的自由坐下來放鬆。此外,由於他們不是用自己的資金運作,原始的貪婪不應扭曲他們的決策。他們應該簡單地思考什麼才是最合理的。然而,他們的行為就像業餘愛好者一樣(不過,他們得到了報酬,就好像他們有特殊的專業技能一樣)。

在1979年,當我覺得股票令人尖叫的值得買入(a screaming buy )時,我在一篇文章中寫道:“養老基金經理繼續在做投資決策時,把眼睛緊緊盯著後視鏡。這種依據上一場戰爭而打仗的將軍式的投資方式在過去已被證明代價高昂,這次很可能也會同樣代價高昂。”這是真的,我說,因為“股票現在的價格應該會產生遠高於債券的長期回報率。”

想想1972年的情況,當時養老基金經理仍在大舉買進:當年道瓊斯指數收於1020點,平均帳面價值為625,帳面收益率為11%。六年後,道指下跌了20%,其賬面價值增長了近40%,賬面收益率達到了13%。或者正如我當時所寫的,“1978年,當養老基金經理不願購買股票時,股票顯然比1972年時的價格更低,而當時他們以創紀錄的速度買入。”

在撰寫那篇文章時,長期公司債券的收益率約為9.5%。因此,我提出了一個看似顯而易見的問題:“ 在之後20年的時間裡,從一組1999年到期的9.5%的美國領先公司債券中,能獲得比一組總體上以賬面價值購買的、可能總收益約為賬面價值13%的道瓊斯型股票更好的結果嗎? ”這個問題不言自明。

現在,如果你在1979年讀過那篇文章,你會在大約三年時間裡非常痛苦(哦,你會多麼痛苦啊!)。我當時並不擅長預測股價的短期走勢,現在也不擅長。我對股市在未來六個月、明年或未來兩年內的走勢一無所知。

但我認為,很容易看到長期可能會發生的事情。本·格雷厄姆告訴我們原因:“ 雖然股市在短期是一台投票器,但從長期來看,它是一台稱重機(Though the stock market functions as a voting machine in the short run, it acts as a weighing machine in the long run.)。”恐懼和貪婪在投票時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它們並沒有體現在天平上。

根據我的想法,不難看出,在20年的時間裡,9.5%的債券並不會表現得像這支叫做道指的變相債券一樣好,你可以以低於票面價值(即賬面價值)的價格購買這種債券,它的票面價值收益率為13%。

讓我解釋一下我所說的“變相債券”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正如你們大多數人所知道的,債券有固定的到期日和一系列的小額息票。例如,6%的債券每六個月支付3%的票面息票。

相反,股票是一種金融工具,它對某一特定企業未來的分配擁有索取權,無論這些分配是以股息發放,還是回購股票,或在出售或清算後結算的形式進行支付的。這些支付實際上就是“息票”。隨著股東的來來去去,獲得這些資產的所有者也將發生變化。但是,企業所有者作為一個整體的財務結果將取決於這些息票的大小和時間。估算這些細節就是投資分析的全部內容。

現在,對個股來說,衡量這些“息票”的規模變得非常困難。不過,對一組股票來說,這要容易得多。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在1978年,道瓊斯指數的平均帳面價值為850美元,賬面價值收益率為13%。13%只能作為一個基準,而不是保證。不過,如果你當時願意在股票上投資一段時間,你實際上是在購買一種債券,其本金價值為891美元,票面利率很可能為13%,而1979年的債券價格很少高於票面價值。

這怎麼可能不比9.5%的債券更好呢?從那個起點開始,從長期來看,股票的表現必須優於債券。順便說一句,在我的大部分商業生涯中,這都是真的。但正如凱恩斯提醒我們的那樣,股票的優越性並不是必然的。只有在特定條件下,他們才擁有優勢。

讓我向你們展示關於養老基金羊群效應思維方式的另一點-這一點可能會被基金監管者的一點私利所強化。下表列出了四家知名公司(我本可以選擇的許多公司中的典型公司),以及它們在計算養老金每年應計入的費用或收入(Credit)時所使用的養老基金資產的預期回報。



現在,公司對養老金的預期回報率越高,公司報告的盈利就會越高。這就是養老金會計的工作方式 -  為了簡單起見,我希望你就相信我的話吧。

如表所示,1975年的預期是溫和的:埃克森為7%,通用電氣和通用汽車為6%,IBM不到5%。這些假設的怪異之處在於,投資者可以購買回報率為8%的長期政府不可贖回債券。換句話說,這些公司本可以在整個投資組合中持有8%的無風險債券,但他們使用了更低的假設。到1982年,你們可以看到,他們的假設略有提高,大部分達到了7%左右。但現在你可以以10.4%的回報率購買長期國債。實際上,你可以通過購買所謂的條狀債券(strips),將回報率鎖定幾十年,這些條狀債券保證了10.4%的再投資回報率。實際上,你愚蠢的侄子本可以管理這只基金,並獲得遠高於企業使用的投資假設的回報。

在政府債券收益率接近10.5%的情況下,一家公司為什麼還要假設7.5%的回報呢?答案還是那面後視鏡:上世紀70年代初經歷過漂亮50(Nifty Fifty)崩潰的投資者仍在感受那段時期的痛苦,他們對回報的思考已經過時。他們無法做出必要的心理調整。

現在快進到2000年,當時長期國債收益率為5.4%。這四家公司在2000年年報中對其養老基金的預期是多少?他們使用9.5%甚至10%的假設。

我是一個喜歡運動的人,我願意和這四家公司中的任何一家的首席財務官,或者他們的精算師或審計師打賭,在未來的15年裡,他們不會獲得他們假設的平均回報率。首先,用數學算一下。一隻基金的投資組合很可能是三分之一的債券,假設選擇一系列期限合適的保守債券,其回報率不可能超過5%。顯而易見,該基金需要在三分之二的股票上獲得超過11%的平均回報率,才能實現9.5%左右的整體回報率。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假設,尤其是考慮到一隻典型基金的巨額投資費用。

然而,大膽的假設卻為公司的利潤創造了奇蹟。通過採用最右邊一欄所示的預期回報率,這些公司報告的利潤要比使用較低迴報率時高得多。當然,制定這一回報率的人不會有損失。在這個遊戲中扮演角色的精算師對未來的投資回報一無所知。然而,他們所知道的是,他們的客戶希望高回報率。一個快樂的客戶就是一個持續的客戶。

我們說的是大數字嗎?讓我們來看看通用電氣,這個國家最有價值和最受尊敬的公司。我自己也是個超級崇拜者。幾十年來,通用電氣一直非常出色地管理著其養老基金,其對回報率的假設也很典型。我以這家公司為例,僅僅是因為它的顯赫地位。

如果我們再回到1982年,通用電氣的養老金費用(charge )為5.7億美元。這筆錢耗費了該公司稅前利潤的20%。去年通用電氣錄入了17.4億美元的養老金貸記(credit )。這相當於該公司稅前利潤的9%。這是家電部門6.84億美元利潤的2.5倍。17.4億美元的貸記(credit )簡直是一大筆錢。減少養老金預期回報的假設足夠多,你就會抹去大部分的貸記(credit)。

通用電氣的養老金貸記(credit),以及其他許多公司的養老金貸記,都歸功於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於1987年生效的一項規定。從那時起,具備合適假設並獲得所需基金業績的公司可以開始將養老金盈利計入損益表。高盛的數據顯示,去年標準普爾500指數中有35家公司從養老金貸記中獲得了超過10%的利潤,儘管在許多情況下,它們的養老金投資價值都在縮水。
【2019 美股投資】重磅!美股券商第一證券(Firstrade)推出0佣金優惠+ 225美元現金獎勵(Firstrade(第一證券)八大優勢!)

不幸的是,儘管養老金的預期回報假設這一主題非常重要,但它幾乎從未在公司董事會上被提及。(我自己曾在19個董事會任職,從未聽到過關於這個問題的嚴肅討論。)現在,當然,討論的必要性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所有人都在回顧1990年代的輝煌,正在作出的這些假設是如此極端。我邀請你去問一家擁有大量固定收益養老金(defined-benefit pension fund)公司的首席財務官,如果該公司的養老金回報率假設降低到6.5%,那麼該公司的利潤需要做哪些調整。然後,如果你想變得刻薄一點,問問1975年該公司的假設是什麼,當時股票和債券的預期回報率都遠高於現在。

隨著2001年年報即將發布,看看那些公司是否已經降低了對未來養老金回報的假設,將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考慮到最近的回報率如此之低,以及未來可能需要支付的年金,我認為任何選擇不降低假設的人-包括首席執行官、審計師和精算師-都有可能因為誤導投資者而受到訴訟。如果那些董事們不質疑由此展現出來的樂觀態度,他們就是失職。

我們上個世紀的經歷證明,一種極端的市場非理性週期性地爆發,並令人信服地表明,想要做的更好的投資者,最好學會如何應對下一次非理性爆發。我們需要的是一種解藥,在我看來,那就是量化。如果你定量分析,你不一定會變得聰明,但你也不會陷入瘋狂。

在宏觀上看,量化根本不需要是複雜的。下面是一個圖表,從近80年前開始,其內容非常基本。該圖表顯示了所有公開交易證券的市場價值佔該國商業的百分比,即佔國民生產總值(GNP)的百分比。這個比率在告訴你需要知道的東西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過,這可能是衡量某一時刻估值水平的最佳單一指標。正如你所看到的,近兩年前,這一比例上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這應該是一個非常強烈的警告信號。



要讓投資者以超過美國商業增長的速度獲得財富,圖表上的百分比關係線必須不斷上升。如果國民生產總值(GNP)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長,而你希望股票市場價值上升10%,那麼你就需要讓這條線直線上升,直至超過圖表的頂端。那是不會發生的。

對我來說,這個圖表的信息是:如果百分比關係下降到70%或80%的區域,購買股票可能會對你很好。如果這個比率接近200% - 就像1999年和2000年的一部分- 那就是在玩火。正如你所看到的,這個比率最近是133%。

即便如此,與我1999年談論市場時相比,這仍是一個很大的跌幅。我當時曾大膽預測,美國公眾應該預期在未來10年或20年的股票回報率(包括股息和假設2%的通脹)在7%左右。這是一個毛回報率數字,沒有扣除佣金和手續費等摩擦成本。淨回報率,我想可能是6%。

今天的股票市場“漢堡”,可以說更便宜了。這個國家的經濟增長了,股市走低了,這意味著投資者的投資回報更高了。我預計現在的長期回報率會有所提高,在扣除成本後7%左右。這一點也不壞,除非你還在使用1990年代的回報率指導你的預期。
【2019 美股投資】重磅!美股券商第一證券(Firstrade)推出0佣金優惠+ 225美元現金獎勵(Firstrade(第一證券)八大優勢!)

!qqconnec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itle!: !qqconnec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qqconnec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qqconnec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weibo!!qqconnec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weibo! !qqconnec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qqconnec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LMAX 顛覆外匯交易經驗/擊敗所有外匯經紀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