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ETF與美國ETF的差異(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TFs in Taiwan and U.S.)
這篇文章以條列式的陳述,解說美國與台灣ETF的差異。
第一,投資範圍不同。
這可以再分為兩方面,一是資產類別,一是國際化程度。
從資產類別來看,目前台灣的ETF,全部都是股市ETF。之前曾經存在的唯一非股市ETF,寶來富盈債券ETF,已經清算下市。所以台灣的ETF只能讓投資人投入一種資產類別。
美國的ETF,則跨足股市、債市、原物料、REIT、貴金屬、貨幣等各種資產類別。債市中次分類,包括已開發國家公債、新興市場債、抗通膨債、投資級公司債、高收益債,全都有對應的ETF可供選用。甚至連模仿避險基金策略的ETF都已經出現(譬如ProShares Hedge Replication ETF,IQ Hedge Macro Tracker ETF等)。
所以透過美國ETF,投資人已經可以組成一個不僅囊括各種傳統資產類別,甚至連另類投資(Alternative investments)都可納入的投資組合。
從國際化程度來看,台灣的ETF全部都是台灣、香港與中國股市的相關標的。
美國的ETF,除了美國當地市場外,也有大量標的投入非美國市場,包括已開發市場、新興市場、甚至連邊境市場(Frontier Markets)都有對應標的。
所以,透過台灣的ETF,投資人只能投入台、中、港三地股市。透過美國ETF,投資人可以跨足全球,囊括多種資產類別。
第二,ETF投資策略不同。
目前台灣的ETF,全都是追蹤指標指數與策略指數的ETF。前者最有名者,當屬元大寶來台灣50 ETF 。後者最知名者,則是元大寶來台灣高股息ETF。(這兩種指數的差別,可見指標指數與策略指數一文的解說。基本上,追蹤指標指數才是傳統的指數化投資。)
美國的ETF在策略指數的使用方面,非常多樣化。
光是一個高股息指數,就有多種編製方法。譬如用過去連續幾年有增加股息為篩選標準(可以避開曇花一現的高股息證券),VIG就是一個例子。或是不用股息率,而用配息總金額為加權基礎(可避免ETF在高配息率的小公司上大舉壓注)。或是加上最小市值門檻(可以讓ETF持股偏向大型股)。這些加權方法的論述與理由,成為投資ETF時一個令人覺得興味盎然的研究主題(雖然你不一定要使用這些高股息ETF)
還有許多台灣未曾聽聞過的策略指數。譬如RAFI基本面指數、低波動度指數。雖然傳統的指數化投資者不見得相信這些論點,但瞭解這些投資策略其實也蠻有趣的。這類ETF的存在,也滿足了對此有特定需求的投資人。
美國的原物料ETF,更已經可以區分成幾個世代的發展。從最早,很單純的每月轉倉一次的策略。到近年,已經發展到ETF可以選用正價差最小,或逆價差最大期貨的原物料指數。投資人可以看見,這些原物料ETF如何在” 正價差”的狀況中,試圖逆境求生。
除了指標指數與策略指數ETF,美國已經有主動型ETF(Active ETF)的出現。這些ETF不追蹤任何指數,完全由經理人決定如何投資。目前最有名的主動型ETF,當屬2012二月底發行的總回報債券基金的ETF版本。(可參考PIMCO的主動型ETF發行策略)
所以ETF不只是指數化投資工具,它也可以是主動型投資工具。
總結來說,美國ETF使用的策略的變化性,遠勝過台灣。
第三,費用不同。
美國ETF最低的總開銷已經到達萬分之幾的數量級。譬如可以投入全美國股市的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VTI),總開銷只有0.05%。美國資產規模最大的ETF,SPY,總開銷只有0.09%。
即便是交易成本較高的新興市場,像Vanguard Emerging Markets ETF(VWO),總開銷只有0.18%。一年只要千分之一點八的內扣費用,就可以讓你取得全球新興市場股市的報酬。
相較之下,台灣當地ETF費用較高。譬如台灣50ETF,經理費是0.32%,總開銷達0.46%(2012年,資料來源為公開說明書)。
美國的ETF,在龐大的資產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與眾多業者間擠破頭的競爭壓力下,投資人成為最大的贏家。可以用很低的費用,享受到高品質的指數化投資服務。
(美國的ETF有多大?可參考指數化投資的盛行。SPY一支ETF的單天成交金額,就可以是台股總成交金額的十倍。)
(當可以用萬分幾或千分之幾的內扣費用,透過各種ETF取得國際市場報酬時,你很自然的會想,付出百分之1.5的經理費與更高的總開銷,買一支績效通常會落後指數的境外基金或投信基金,是否是件聰明的事情。)
總結來說,美國的ETF,提供更多資產類別、更國際化、更多種策略與更低費用的選擇。
假如你只想針對台、港、中股市進行指數化投資,台灣當地ETF或可滿足你的需求。但假如你需要多資產類別;多國家與多種策略的選擇,美國ETF市場,會是你無法置之不理的選項。
後記1: 假如想深入瞭解ETF技術性細節的朋友,建議閱讀ETF、ETF的套利機制、ETF的現金交換機制、債券的買賣價差如何轉換為債券ETF的折溢價、放空ETF與反向ETF的差異等文章。你會發現,ETF這個看似單純的投資工具底下,其實有很多細節值得深究。
假如你對這些技術性問題沒有興趣,只想看看實際可用的標的,建議閱讀海外券商投資工具總整理。這篇文章列出許多值得使用的ETF標的。
資料來源:綠角財經筆記 |
|